再走“九馬畫山”
“桂林山水甲天下,陽朔堪稱甲桂林。群峰倒影山浮水,無山無水不入神?!泵看巫哌M桂林,每次都能想起這首詩,深深的記住它的原因,僅僅是因為我個人認為它高度概括了桂林到陽朔83公里水程的全景——漓江像蜿蜒的玉帶,纏繞在蒼翠的奇峰中,乘舟泛游,可觀奇峰倒影、碧水青山、牧童悠歌、漁翁閑吊、古樸的田園人家、清新的呼吸——一切都那么詩情畫意。
生活在鋼筋水泥眾林里的人們,因小學課本里的那篇《桂林山水》而對桂林有了深深的“初戀”,而又因歌手韓曉的一曲《我想去桂林》,而內心更加的狂熱、渴望。人,有想法才會有動力。冥冥中,有諸多的不如意才是人生最為絢爛的起點。正如歌詞中所唱的“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,去那美麗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”?!坝袝r間的時候我卻沒錢”、“有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”。正因為桂林山美水美,吸引了無數游客為之而不惜松開緊捂的錢袋,不管不顧制造出種種理由,找?guī)讉€相熟的“狗肉”結伴而去。“欲青故綠水中浣,千姿百態(tài)獨一山”、“群山競秀碧水情,飛石怪澗起波瀾”,去桂林飽覽旖旎的風光就成了我們大多數人最為樸實的祈盼?!爸坌斜滩ㄉ?,人在畫中游”,是夢非夢?!
桂林山水由石灰?guī)r地形發(fā)育,地下水浸蝕,地殼變動以至諸山皆如平地拔起,奇峰羅列,猶如玉筍、翠屏、巨象、駝峰等,形態(tài)萬千,風景秀麗,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風景之最。漓江是桂林的主要河流,由東北向東南與西來的陽江匯合。桂林市至陽朔沿江一帶群峰突兀峭拔,綠水紆回縈繞,青山浮水景色清幽。唐代詩人韓愈有“江作青羅帶,山如碧玉簪。”詩句,足以概括桂林山奇水秀的特色了。漓江清水倒映青山,山水相烘為人間奇景。這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,降雨量充沛,森林茂密,竹林遍布,鳳尾竹沿江成林,形成獨特的亞熱帶森林景觀。竹林倒映水中,綠波蕩漾,讓游人騁目釋懷,心曠神怡。沿江之山,人們還賦予了它們諸多名字:羊角山、擎天柱、觀音石、望夫石,童子拜觀音,美女照鏡等,許多許多難以記清。一路諸多美景,美不勝收。
船緩緩而行,只要是不怕這四五個小時就會被嗮黑的話,那最好的賞景之處就是游船頂艙甲板了,可以充分感受漓江的美。兩岸除了美景,還有在江邊洗衣的婦人,以及在江里捕魚的鸕鶿和捕魚人,往來穿梭的小筏,甚至還有那在淺灘上飲水、戲水的老牛,岸上悠閑覓食的雞,樹叢竹林中低飛、跳躍的鳥兒……好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!人在山水間游走,心隨美景意動。那不斷后退的風景,你要狠狠地用心去想象,它可以是任何你想象得到的意境。人在漓江山水中走了一趟,心也在山水間被洗滌了一遍,猶如那清綠的江水,讓你覺醉其中不能自拔……從碼頭登船到陽朔的游輪整整走了4.5個小時,我也足足看了4.5個小時。雖說自己是導游,但導游也愛美景,尤其是這讓人眼界大開的美景、奇景更是不會有絲毫錯過。一路上我?guī)缀醵际钦驹谟未斉摷装迳?,不停地照像。旅游不照像,白白跑一趟嗎,這個誰都懂。當然,我只拍風景,因為在這里,人沒有自然好看。輕輕按動快門,可以讓人留住瞬間的美,給人以一種美的快感,有誰會不愿意呢。觀看這里的美景,使人有如醉如癡的一種感覺,我想無論是古人還是現(xiàn)代人,似乎都有這樣
的一種感覺吧。
對于桂林,我有的是濃濃的渴望,渴望那桂林山水一顰一笑的原生態(tài),對那山、那水、那文化底蘊下的一抹新綠而駐足、而浮想聯(lián)翩!壓抑已久的感情慢慢打開,全身每一寸肌膚仿佛都在爭先舒展著每一處毛孔,那山、那水、那沁人肺腑的呻吟呼之欲出。同樣對于桂林,我有的又是惆悵,惆悵時間不均地流過,“過客”永遠是匆匆;惆悵那鑄就桂林山水靈魂的,溫柔、甜綿、爽朗、嬌麗的“桂林雨”始終都沒有出現(xiàn)的;惆悵要到啥時候才能看到那江面上漁火穿梭如流螢,漁歌陣陣似天籟,與在水中上下穿梭的鸕鶿相映成趣,形成了“陽朔八景”中的一景——“漓江漁火”……不過這一趟倒是讓我完成了一個久違的心愿——九馬畫山,我總算是點到了“五匹馬”以上了!!
距桂林61公里,從興坪溯江而上約4公里左右的漓江邊有一石山,它五峰連屬,東南北三面環(huán)山,西面削壁臨江,高約400米,寬約200米左右的山崖巨壁上,青綠黃白的顏色,濃淡相間,斑駁有致,眾彩紛呈。旅行家徐霞客這樣描述:“其山橫列江南岸,江自北來,至是西折,山受嚙,半剖歸削崖,有紋層絡。綠樹沿映,石俱黃、紅、青、白,雜彩交錯成章,上有遠望如畫屏,故名畫山?!焙髞?,附近居民細看山壁石紋可依稀辯出群馬形象,如奔如臥,似戲若嘯,或立或躍,或飲江河,或嘶云天,神態(tài)各異,酷似九馬的花紋圖案,甚是好奇,久而久之,便形象地稱“畫山”為“九馬畫山”或“九馬畫壁”,這“畫山”的原名卻漸漸地被人“有選擇性地”淡忘了。
九馬畫壁是桂林漓江著名的景觀之一,是大自然的筆墨奇觀。關于此景,宋代詩人鄒浩比作天公醉時的杰作:“應是天公醉時筆,重重粉墨尚縱橫”;清代詩人徐沄曾賦詩贊嘆:“自古山如畫,而今畫似山。馬圖呈九首,奇物在人間”。這座名山聳峙江濱,游人至此可以仔細端詳,慢慢欣賞,仔細揣摩,方能體會。畫中有各種形態(tài)的駿馬,有的低頭飲水,有的昂首嘶鳴,有的揚蹄飛奔,有的靜靜佇立。例如山頂的那匹好像在嘶風長嘯,而下方的大馬仿佛低頭飲水,尾巴高翹,而又有人認為這尾巴則更像馬頭,是在向前奔跑!最能逗人興致的是畫山上倒底有多少匹馬?通常的說法有九匹。民間歌謠這樣唱道:“看馬郎,看馬郎,問你神馬幾多雙?看出七匹中榜眼,能見九匹狀元郎?!?SPAN lang=EN-US>
清代兩廣總督阮元對畫山更是到了癡迷的程度,六年間五次來游畫山,他在《清漓石壁圖歌》中寫道:“六年久識奇峰面,五度來乘讀畫舟”。如今在畫山渡口不遠的崖壁上,仍可看到“清漓石壁圖”五字石刻大榜書。據說1960年周總理與陳毅游漓江時,面對畫山揣摩了許久,周總理問陳毅看出幾匹,答:7匹,陳毅問周總理看出幾匹,周總理答:比你多得多,陳毅:一共9匹,哪還有多得多,周總理:還有水中的,共18匹。
記得是1998年的8月,自己第一次以導游的性質來到這“九馬畫壁”的面前,從站在游船之上能細細觀賞開始,到游船駛過此山,全程總共僅有1.5公里長,游船行進用時才短短的四分半鐘。記得,當年的自己真的是“使出了渾身解數”的,可是就是只看到了五匹馬,可是身邊的游客們大多是說自己看到了六匹馬、七匹馬,不一而足!不管是他們真的看到了這么多,還是自己“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”的心理作祟,反正自己是不敢明講的,只能在別人來問的時候,故作鎮(zhèn)定,故作高深地微笑不語,看來自己真的是很笨的一個!此后自己又有過幾次機會再走“九馬畫山”,但是那“五”這道門檻是自己再也沒有逾越過,于是那“鎮(zhèn)定、高深的微笑”就一而再地起上了作用。
由于是團隊行程時間安排的關系,到“九馬畫山”的時間一般是中午中餐的時間,所以往往美景和美食就成了“魚與熊掌”。盡管之前和客人們一再說明此點,游船上的語音播放系統(tǒng)也一再提醒,可能是今天的太陽過于熱情,可能是今天游船上的飯菜香過于誘人,游船進入到“九馬畫山”觀景最佳位置的時候,頂艙陽臺上竟然只有寥寥數人。船艙喇叭中又提示了一遍,陽臺上的游客并沒有因此而增加。哈哈哈哈,天佑我也!我的身邊沒有一位是我團隊中的游客,我可以不再用那“鎮(zhèn)定、高深”到自己都很討厭的“微笑”了!
近了,近了!垂直于江岸的峭壁天然形成,峭壁上的線條明暗有分,“畫壁”天然而成。畫面有的部分是奔放淋漓的“潑墨畫風”,徐悲鴻的《八駿圖》有它的大氣磅礴,激昂向上,卻沒有它的柔情溫婉的“和”的親情感;有的是精雕細畫的“寫實畫派”,趙孟頫的《浴馬圖》有它的神駿多姿,圓厚逸趣,卻沒有它的淳樸自然的“中”的靈動感。這幅"壁畫"當中,姿態(tài)各異,形神逼真的“群馬圖”:有的跤躍,有的奔騰,有的覓食,有的側臥,有的低頭飲水,有的靜靜佇立。峰頂上的一匹高頭駿馬,好象在嘶風長嘯,下方有兩匹灰色的小馬在悠閑吃草,尾巴高翹,而又有人認為這尾巴則更像馬頭,是在向前奔跑!魚尾峰上有“先鋒馬”,螞蝗山上有“落后馬”。遠處有“牧馬郎”,山麓有“飲馬泉”……
畫山上究竟有多少馬匹?這兒究竟有多少與馬有關的事?憑人想象,由人揣摩。當地的民間故事中說,天庭的御用馬場在管理天馬放牧方面所采用的措施就是:每日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,天神將無數的天馬從馬廄中放出,任由天馬嬉戲??墒怯幸惶?,一群天馬從圈欄里放出去后,趁“弼馬溫”齊天大圣孫悟空看管不嚴,便偷下凡間。在漓江邊飲水時,被一畫工看見,畫工想描繪下來,結果馬群受驚,慌亂中誤入石壁而永留人間,由于它們均為神所變幻,因而形態(tài)莫測,難以辨認。所以,那首“看馬郎”的民謠最初是“畫山壁,天馬壯,不知到底幾多雙;看出七匹中榜眼,見了九匹狀元郎”。
這次我的確是使出了更多的渾身解數,而且還有了一些記憶的準備,這次真實的看到了六匹“馬”。其實在這信息爆發(fā)的年代,只要愿意,“百度”一下,什么樣的熱點項目“攻略”找不到?!但是如果真是先細細地“學習”一下“九馬畫山圖解”,然后再去一一對照,找到這本應只有“狀元”才能“看”出來的“九匹”,在沾沾自喜、老神在在地對人宣稱自己也看到了九匹——這樣的感覺真的就好嗎?真的就有成就感?正因為有這樣的考慮,所以即使是自己渴望已久想知道答案,但是愣是一次次、一年年地給“熬”下來了。旅游的根本目的不就是“放松心靈,勞動體力”嘛?干嘛一定要將那份糟粕的心理帶到這里來呢?出來旅游了,大家碰到一起就是緣分,每個人的心里還是陽光點的好!
當然,估計“紅塵世人”據大多數還是不能免俗,前美國總統(tǒng)克林頓來華時曾到過畫山。全家人聽說了畫山的傳說,便開始躍躍欲試起來。然而,全家人數了十多分鐘,也只數出來八匹馬來。最后,由別人講解這才找到了最后一匹馬。這時的克林頓很不服氣了,說:“我其實看到了,只是覺得它像頭驢,就沒有數進去?!苯Y果一回美國就下了臺,當地人把這件事當做笑談,因為土話形容一個人笨就會說“蠢得像頭驢”。其實我倒是覺得這件事沒什么值得笑話的:老克說自己覺得那最后的一只像“驢”而不像“馬”,完全可以認定為這就是美國式的坦誠,同時也說明了人家的認真,認真倒有點認“死理”——這種自然醒的圖案中,驢和馬會有多大的區(qū)別?因為看出的是“驢”就是“蠢得像頭驢”,連總統(tǒng)都當不成了?佛家有曰:當你笑話別人的錯誤的時候自己也就已經錯了!對喔!其實我現(xiàn)在也是錯了!還是趕緊回到這自然中來吧!唉!道法自然,原來自然真的是最好的“道”——唉!感謝桂林山水!感謝“九馬畫山”!我,這一會兒“悟道”了!
還記得課本《桂林山水》對漓江的描述嗎:“漓江的水真靜啊,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;漓江的水真清啊,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;漓江的水真綠啊,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”。還記得這句“象臥漓水虞在天,置身舫中畫在外”嗎?確確實實讓人感受到這邊風景獨好的詩意。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,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,雖走的辛苦,但臨其境而覽天下。畫山畫水畫中人,心境空靈意語絕。這里遠離塵世的嘈雜喧囂,一切都顯得那樣質樸、自然與純凈。悠然江上,心中忘了掛念,腦中遠了思考,剩下的只有安逸與寧靜,當雙眼微閉,靜聽萬物,感動的以致無言良久……
放眼桂林一蓬蓬、一叢叢、一片片的水草樹木,可以悄悄地隱藏自己的心思,可以靜靜地拾起自己的蹤影,可以輕輕地帶走一抹清涼。再回到喧鬧的小縣城,心中就多了一份恬靜與安然。我與山、水本來有緣,自小就渴望著與山水來一次面對面的接觸,聆聽著山的呼喚、水的喧泄。然而,今天被漓江的水再一次搖晃,心中那一份久違的記憶又被掀起陣陣漣漪:自己的心田又被過濾了一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