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鹿洞書院介紹

白鹿洞書院位于廬山東南五老峰下的海會鎮(zhèn)和星子縣白鹿鄉(xiāng)的交界處,全院占地面積近3000畝,建筑面積3800平方米。 白鹿洞書院為宋代四大書院之一。位于廬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,西有左翼山,南有卓爾山,三山環(huán)臺,一水(貫道溪)中流,無市井之喧,有泉石之勝。初為唐代貞元元年(785年)洛陽人李渤與其兄隱居讀書之處。李渤養(yǎng)一白鹿,出入跟隨,人稱之白鹿先生。后李渤為江州刺史,于隱居舊址建臺,引流植花,號為白鹿洞,其實并沒有洞,只因四周青山懷抱,貌如洞狀而已,白鹿洞四山環(huán)合,俯視似洞,因此而名。唐末兵亂,高雅之士來此讀書。南唐開元年間、李善道,朱弼等人在此置田聚徒講學,稱為“廬山園學”。宋初擴建書院,與睢陽、石鼓、岳麓并稱四大書院。南宋時著名的理學家、教育家朱熹受命知南康軍,到白鹿洞書院察看遺址,請孝宗批準,籌款建屋,征集圖書,聘請名師、廣集生徒,親任洞主,親自講學,并制定了“博學之、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”等五條教規(guī),即有名的《白鹿洞書院揭示》。至此,白鹿洞書院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,譽為“海內(nèi)書院第一”。自宋至清的700年間,白鹿洞書院一直是我國宋、明理學的中心學府,陸象山、王陽明等都曾在此講學,書院殿閣巍峨,亭榭錯落,師生云集,儼如學城。進入清代白鹿洞書院仍有多次維修、辦學不斷。19世紀末,我國政治、經(jīng)濟發(fā) 生急劇的變化,出現(xiàn)了教育改革的熱潮。光緒24年(1898年)清帝下令變法,改書院為學堂。白鹿洞書院于光緒29年停辦,洞田歸南康府中學管理。宣統(tǒng)二年(1910),白鹿洞書院改為江西高等林業(yè)學堂。國民黨時期,蔣介石準備要南昌中正大學接管白鹿洞書院,但未能實現(xiàn)。今日白鹿洞書院形成了以禮對殿為中心由明倫堂、文會堂、御書閣、朱子閣、思賢臺、狀元橋、門樓、牌坊、碑郡等眾多殿堂組成的古建筑群,與周圍的山川環(huán)境融為一體。 白鹿洞書院的自然風光極為毓秀,四山環(huán)臺,古木蒼穹,溪水古橋,別有洞天,現(xiàn)已成為文化旅游的佳鏡?!稄]山戀》、《紅樓夢》、《聊齋》、《鄭和》等影視片,都從不同角度攝取了書院的風采。廬山博物館廬山博物館位于枯嶺東得,蘆林湖畔,九奇峰下。院內(nèi)松柏交翠,花草"爭芳,環(huán)境幽靜秀麗。館內(nèi)藏品反映了廬山歷史文化的輝煌,有當?shù)爻鐾梁图皬耐獾厮鸭墓糯嚆~器和歷代陶瓷,有唐宋著名書法家顏真卿、柳公權(quán)、米芾、黃庭堅等在廬山的手書碑拓,有明清著名書畫家唐寅、鄭板橋、朱耷的字畫卷軸,最珍貴的則是《五百羅漢羅圖》,血書《華嚴經(jīng)》和水晶佛珠,皆屬國家一級文物珍品。 在白鹿洞書院那幽靜的環(huán)境,游客可見參天大樹,又有潺潺清水;聆聽山鳥歡鳴,群蟬脆歌,古色古香的建筑區(qū)更具神秘色彩,置身此地心曠神怡,若世外桃園,讓人留連忘返。
白鹿洞書院旅游線路推薦

    暫無相關產(chǎn)品推薦

線上服務線下保障  
  •  江蘇五星旅行社
  •  江蘇旅游百佳
  •  誠信企業(yè)
  •  文明旅行社
  •  明碼標價